top of page

淺談自律

Updated: Dec 11, 2022


什麼是自律?

維基百科說:「自律是指行為主體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是以事業心、使命感、社會責 任感、人生理想和價值觀作為基礎。」

朱熹説:「不奮發,則心日頹靡;不檢束,則心日恣肆。」

拿破崙說:「精神控制是自律和習慣的結果。 您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也可以控制自 己。 沒有半途而廢的妥協。 」

亞里斯多德說:「通過自律產生自由。」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 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對我來説,自律更像是一種「自我決定」,並且前提是有一個我特別想要達成的目標,所 以我才會要求自己。我可以決定自己在早上七點的鬧鐘一響就馬上起床,因為我不只希 望在早晨可以給自己的身體及頭腦一些時間清醒,從容不迫地開啟一天,更想要把握一 早的時間聽廣播學習英文。我可以決定自己沒有做完當天規劃好的進度前不能休息,因 為我想達到的目標很難,我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容許自己為懶惰買單。我可以決定自己 要減少喝含糖飲料的次數,因為不滿意現在的體態。然而,日復一日,枯燥乏味甚至是 充滿厭惡地逼迫自己的生活不叫自律,將所有事務攬在自己身上,將時間表填滿的忙碌 人生也不叫自律,那是自虐。

為何自律這麼難?

因為自律往往是反人性的。現實是殘酷的,但你的夢想及目標很清晰,也是真的。要不 是得上班賺錢,不然誰不想要睡到自然醒?要不是發現自己理想的大學很看重英文,不 然誰想要背單字?要不是看不下去自己的體態,不然誰能拒絕美食的誘惑?要不是學 分很難拿,不然誰想要交作業?你也可以不要求自己這些,前提是現實及自我要求對你 來説都不構成問題,當然世界上有這樣子的人,但我們都清楚我們不是。

大家都說「自律即自由」(我媽也這樣跟我說快要18年了)但你的自律真的帶來了自由嗎?還是你只是在自虐?如果你無法從自律中得到成就感和滿足,那我想你所執行的是後者。我建議在自律之旅中迷茫的各位旅人,你們不妨停下來思考,你是為了什麼而自律的?對我而言,我自律的原因非常簡單:想念的學校很難考,想做的事情很多,想要的東西很貴,想成為的人和未來理想的生活很完美,而這些事的前提都是「我想要」。

這裡想跟大家打個岔聊一下「自我要求」。我非常幸運地擁有對我完全沒有課業及職涯上要求的家人們,很小的時候我曾經想要成為一名職業舞者,傳統社會會告訴你:藝術家養不活自己,但我的家人們給我的是無條件的支持與肯定。我父母對我現階段以及未 來的要求也只是不要犯法、不要傷害自己與他人,還有高中畢業。(我其實不確定是他們原本就這麼開明還是我以前太過於叛逆,以至於他們現在只希望我健康快樂就好,哈哈)總而言之,我只想說我幾乎沒有來自家庭的壓力,迫使我努力和認真的動機都是來自於我自己,也就是所謂的自我要求。高自我要求在這個社會似乎是一種美德,但對我來說,這僅僅是取決於「你有多想」,當然,你會知道你有多想的前提是,你知道你自己想要什麼。

為什麼我認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自發性的動機是最有效也最持久的。如果你今天按照家人的意願選擇了一條你不那麼喜歡的路,也許你會因為要達到家人的期望而刻意收起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以致於在這整條路上的你都是不快樂的。 又假如你和作家侯文詠一樣頭腦聰明還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事,你就可以和他一樣先達成父母的期望成為一名醫生,再按照自己的興趣成為作家。可這樣子只要自己有努力就可以達成目標的人又有多少呢?多數被父母強迫選擇自己不適合和不喜歡的路的人,在達成父母的要求後人生變得沒有目標,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努力。但「我想要」是不一樣的,它是最持久且最能讓自己臣服的一股力量。自律和自我要求極其相似,但自律比自我要求多了些實踐與執行,這也是為什麼我自詡自我要求高,卻仍朝著所謂的「自律」持續精進。

很奇妙的是,人在一開始自律的動機可能非常淺薄跟直觀,白話一點,就是理由很爛, 但自律久了卻會讓你上癮。你會在堅持的過程中找到或收穫更深層且更能打動你、說服自己持續下去的動機,使其變成一個長遠的習慣,你將不再覺得自律很痛苦,你會享受努力的過程,也會滿足於努力的結晶和成就感。

真正的自律是你有一個非常強的動機,你渴望得到它帶給你的結果及附加價值,這份在你心中強烈燃燒的渴望,它迫使你做出一些不那麼舒適的付出。這樣的力量就好似一台永動機,它迫使你自動自發地做出行動,並且持續的執行。

自律不難,難的是開始,以下提供幾個小方法,希望能讓不管是準備嘗試自律,或是正深陷自律之苦的大家,在未來能有「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的體會。


給身為高中生的你一些自律小tips:
  1. 完整的規劃並且持續執行: 你可以寫下你真的很想要的事,然後從結果往回推,寫下你在達成目標前需要做出的付出及努力,能分為短期、中期、長期更好。每個階段的規劃越詳細及明確越好,規劃要可行且循序漸進,可以先從小的目標開始。(以背單字為例,我才不會一開始就說我一天要背50個,因為我自己都知道我不可能做到,但兩天20個就會比較有可行性且相對舒適,未來再慢慢增加或調整)

  2. 從小事練習控制慾望:自律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戰勝慾望,假如你想減肥(健康減 肥,減少糖分攝取的那種)當你突然手搖癮犯的時候,先想想自己身上的肉,然後告訴自己水也很好喝,或是你可以想盡辦法請同學不要讓你經過麻古。又假如你真的想要專心讀書,嘗試在讀書時把手機關機或是拿到你看不到的空間,相信我 ,你社交生活沒有那麼豐富,2-3小時不回訊息也不會有人找你。練習控制慾望也是我個人覺得蠻難的部分,但我會在每次戰勝慾望時告訴自己又離目標更進一 步了,久了會發現沒那麼難。

  3. 拒絕拖延,增加行動力:拖延症其實是另外一個可以講很多的主題,拖延同時也是影響你自律的一大關鍵,我自己也是深受其害。自我要求再高,也會因為拖延症發作而缺乏行動力,計畫就永遠不會被執行。「三秒鐘法則」是我覺得從小事練習擺脫拖延很有效的方法。你想到可以馬上完成的工作(洗碗、做家事、倒垃圾、 整理房間、規劃隔天行程、收書包...等)在想到後心裡默念三秒內就馬上起身去做,不要一直拖直到最後一刻才發現時間來不及,打報告及準備考試亦然。


附錄:

Q:「我想要」都一定是對的嗎?努力了卻沒有成果怎麼辦? 

A: 如果你發現你為了你曾以為自己很想要的東西付出了許多,卻沒有收穫理想中的滿 足感及期望的收穫。那或許是你還不夠努力,又或許是這件事並不是真正能帶給你快樂 和幸福的事。如果是我,拼盡全力卻沒有達到預期中的效果,那我會告訴自己:那就放手 吧,承認自己沒有這麼優秀,放過那個目標也放過自己,當然前提是我已經足夠努力 了。想要的不代表適合的,有人重考了七年卻仍然上不了醫學系,七年,同屆的人都要 畢業了。難道他真的很差嗎?並不是,或許他真的不適合,又或許考上了也未必能順利 成為一名醫生。我想,承認自己沒那麼好以及告訴自己放棄那個努力很久的目標很難, 卻是我們生而為人一直需要學習的課題。放手和釋懷都不是簡單的事,小至和同事及朋 友之間的意見不合,大至向現實低頭。我們都有自己很堅持及想要的東西或想法,但人 類作為群居動物,磨平自己的稜角也是社會化的一部分。

Recent Posts

See All
Laurie - 中文 A Paper 2 範例與反思

虛實交錯,是一種在散文中極為常見的寫作手法。將現實情境融合在虛構的設定,不僅 能襯托實際部分的真實,更能使讀者有更加強烈的感官體驗。簡媜的作品含有大量虛實 交錯的元素,他善於遊走在虛與實的交界,成為簡媜獨有的散文風格。 以其著作⟪女兒紅⟫為例,簡媜大量運用了虛實交錯,並以多...

 
 
 
Aestheticization of Violence

People rarely draw lines between aesthetics and violence (of course, other than those psychopath serial killers who warship violence)....

 
 
 
氣氛營造對學生參與度的影響

根據線上調查 40 多位來自各校學生的意見想法發現學生們對於自己本就不擅長 也不是特別喜歡的事願意從事的意願比例高達 59%,這些學生會願意嘗試看 看,而剩下 41% 的學生相對不想接觸自己沒興趣的事,但當這是一項規定為...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